凝心聚力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务实创新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昆都仑区人民法院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建设
2025-04-15 15:55:55来源:包头政法在线编辑:赵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法院+综治”创新模式为支点,聚焦区、街道、乡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系统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全域覆盖”的现代化三级联动基层治理网络体系,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昆法样板”。
区级平台聚焦平台提能
构建全域解纷“主枢纽”
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制定《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法院关于入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工作方案》,以区综治中心为核心,创新“法院+综治”融合模式,建立“纠纷分流—先行调解—司法确认—审判裁决”全链条闭环机制,打造“一中心四闭环”法治服务综合体。组建“1+1+1+1”专业团队,1名法官助理+1名立案人员+1名特邀调解员常驻区综治中心,另有1名联络员负责每日协调沟通综治中心与法院的日常工作。配备政法专线立案窗口、速裁团队及“共享法庭”智慧系统,让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建立“线上+线下”双轨培训体系,2月28日,组织25名调解员线上参加全市法院特邀调解员培训;3月13日,立案庭副庭长、员额法官张丹丹对综治中心调解员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街道阵地深耕网格赋能
打造街道治理“新模式”
依托16个法官工作站创新“随驻式”司法服务,80名司法干警常态化下沉网格对接基层治理需求,构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或书记员)+行政人员”联动体系,积极参与街道综治工作。与黄河西路街道“黄河安澜法智汇”、阿尔丁街道“青松茶馆”、前进街道“法治荟”建立一对一“法治纽带”,在阿尔丁、黄河西路街道办事处设立“共享法庭”,可达到矛盾化解在社区、家门口“巡回审判”、法治宣传入社区入网格的效果,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的治理格局。2025年一季度,昆都仑区人民法院“法官工作站”共就地调解各类纠纷55件,开展多种形式普法宣传、咨询28次,与街镇开展联席会8次,真正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联合街镇组织开展“法润童心 护航成长”慰问活动,配合少先路街道办事处综治工作迎检,全面展示基层司法与综治协同成果,推进法官工作站实质化运行。
乡镇末梢激活末梢治理
绘就乡村解纷“新图景”
卜尔汉图派出法庭依托乡镇综治中心“法官工作站”,创新“四所一庭一中心”协作联动机制,建立覆盖15个行政村的司法服务网,动态掌握辖区司法需求,定期开展法律指导,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将司法效能辐射到社会基础单元,与15个行政村村委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网格微信群+电话热线”双通道,第一时间获悉群众矛盾线索。将司法触角下沉并延伸至村(社),开展矛盾纠纷线索排查工作,法庭干警主动融入各村社微信网格群,收集群众矛盾纠纷隐患信息,在线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活动。将司法力量赋能到联建工作,法庭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村(社)等力量,共创“矛盾纠纷线索共享、矛盾症结共同研判、矛盾纠纷联动化解、专业技能结对交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隐患共同防范”六机制工作法,对矛盾中的“疑难杂症”共同研判,提高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和调解协议的履行可行性,实现“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昆都仑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三调联动”机制建设,立足人民法院法定职能,积极探索矛盾化解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打造“预防在先、调解在前、诉讼断后”的递进式解纷模式,推动“昆法样板”向“全域示范”升级,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昆法方案”。